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,秦都區堅持黨建引領,充分發揮“兩個作用”,通過街道、部門、機關、農村、社區等五方協同用力,筑牢抗疫“紅色防線”,全力保護秦都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。
街道統籌抓推動,用活“一盤棋”。充分發揮各街道黨工委牽頭抓總作用,統籌協調轄區各級企事業單位、兩新組織、商戶門店等,全力以赴抗擊疫情。12月19日一夜之間,169個核酸檢測點遍布大街小巷,村頭巷尾。人民路等街道采取“上門采樣”“專線接送”的方式,為老弱病殘孕等群眾開辟“綠色通道”。馬泉街道招募轄區9名出租車司機免費接送核酸檢測點醫護人員。西蘭路街道福園巷子黨支部,帶動其他商戶紛紛為一線人員提供愛心午餐1300余份。渭濱街道愛尚秦社會組織黨支部成立14人的志愿者服務隊,協助社區疫情防控。目前,全區已順利完成三輪核酸檢測 200余萬人次。
部門監管抓促動,擰成“一股繩”。充分發揮行業部門黨委(黨組)行業監管作用,全面提升流調溯源、交通疏導、核酸檢測、物資儲備、生活供應等“五個能力”。區交通運輸局抽調200名黨員干部設立12個交通檢查卡口,24小時排查值守。區教育局組建20支黨員先鋒隊,快速完成10萬余名師生核酸檢測,啟動線上教學,實現停課不停學。區衛健局組建30人流調專業隊伍,105人的流調儲備隊伍,隨時待命出征。區文旅局組建3支疫情防控先鋒隊,及時關閉文化娛樂場所等機構188家。區商務局科學指導25家商業超市和26家加油站精準防控,辦理民生物資運送“通行證”,全力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物資供應。
機關帶頭抓互動,樹好“一面旗”。全區25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紛紛開展“向黨旗宣誓、向疫情宣戰”活動,全力筑牢交通卡口、單位社區、樓棟家庭、應急流調、行業部門、醫院診所等“六道防線”。抽調18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組建169支志愿者服務隊,動員45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到社區報到,設立862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,奔赴抗疫一線。區人社局組織20名黨員在全區率先成立白馬河路交通卡口工作隊。區教育局的“請戰黨員”、區人社局的“請纓老兵”、區委黨校的“黃金搭檔”等,這些機關黨員亮身份、作表率,成為抗擊疫情的堅強“中流砥柱”。
農村嚴防抓帶動,合成“一條心”。夯實53個村級黨組織書記主體責任,加強務工人員返鄉管理,加大疫情防控知識宣傳,強化政策引導,嚴控聚集性活動,建立常態化防控機制。按照每個村只保留1個進出口原則,封閉所有鄉村小路,田間小道,24小時設卡檢查,通過“二維碼”+體溫檢測+核酸證明,確保檢查不漏1車不漏1人,實現農村疫情防控全覆蓋、無盲點。每天組織人員對各村道路、每戶院落、垃圾投放點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殺,減少疫情傳播風險。全區149名駐村第 一書記和黨建指導員“疫”無反顧地奔赴鄉村一線,迅速化身為“抗疫堅兵”,與街道、村黨員干部群眾齊心奮戰,構筑起群防群治的“紅色堡壘”。
社區管控抓聯動,織密“一張網”。強化大數據排查力度,以網格為依托,織密社區疫情防控網絡。全面落實“五包一”責任,即配備1名街道干部、1名網格員、1名醫務人員、1名社區民警、1名志愿服務者,扎實做好居家隔離人員和健康監測人員服務工作。將全區106個社區劃分為893個網格,設置424個網格(小區)黨支部,配備1219名網格員,當好疫情防控的“宣傳員”“服務員”“守門員”。華府御園社區物業黨支部組織40名工作人員,定時做好小區消殺工作,并積極檢查水暖電路,保障居民正常生活。渭陽西路街道中華路社區、中華東路社區充分發揮35名網格員作用,精心做好社區重點人員監管工作,牢牢守住社區防控底線。
(供稿:咸陽市秦都區委組織部)